最近很多小朋友会问:老师老师,清明节是什么呀?清明节学校为什么会放假呀?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同时也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在农历清明当日放假1天。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兼具自然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

一 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

 

二 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


#01 踏青

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小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

#02 扫墓

清明节是传承信仰、家庭人伦的重要载体


清明祭祀是文化表达,是感恩先人、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


清明扫墓祭祖习俗经历代沿袭已成为固定的礼俗主题。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


扫墓表达的是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扫墓的方式是什么?

清明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

 

常见的做法有:

一是整修坟墓

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这种行为可以表达祭祀者对先人的孝敬和关怀。


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03 特色食品

独特的清明食俗

为清明节增添了一份仪式感

青团、香椿、粽子……

不同地域都有关于清明的美食

有些还只有在此时节才能吃到

今天就带大家看看清明“风味”



青团

“彼采艾兮,为做青团”

青团,是清明节的寒食名点之一江南地区的人们祭祀也喜欢捎上青团端于坟前,这款传统点心同时“包裹”着食俗文化和祭祀文化。

 

清明节前后吃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一种食俗,青团通常用艾草汁拌入糯米粉做成皮,细腻的糖豆沙做成馅儿,然后放入锅中蒸熟,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粽子

“清明粽子稳牢牢”

粽子 —— 一种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国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粽子传播亦甚远。

 

清明粽是古时人每年到清明时节的一种粽,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

 

清明时节有吃粽子的风俗。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另外,“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香椿

“门前一树椿,春菜不操心”

香椿,是贯穿整个春天的美味。从细雨的清明到炎热的立夏,香椿丰盈着单调的餐桌,温暖着微寒的肠胃。

 

香椿炒鸡蛋是一种适合春季食用的北方菜系炒菜,制作原料有嫩香椿芽、鸡蛋等,此菜金黄翠绿相间,香椿味浓,味道香辣鲜美,具有滋补的功效。



清明节不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节日。


清明节也是适合看美景、品美文的时节。

Tips:

温馨提示:


天气一转暖,细菌病毒极易滋生,勤洗手、常通风,对花粉过敏的小伙伴,出行注意防护。此时节可适时晚睡早起,多吃时令多汁蔬果多饮水,清肺润燥。



— The  End —


编辑 | 妙妙

图片 | 妙言妙语

| 妙言妙语少儿艺术教育 |


欢迎加入我们


更多校区及课程详情可咨询各校区老师,联系电话及二维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