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展示前,我们不仅要帮助孩子做技术的准备,还要帮孩子们做好心理的准备。
因为舞台表现中的仪式感、竞技性, 一次性呈现, 现场大量观众的观演, 演出平台的规格大小, 嘉宾的层次等方面对小选手们,心理、生理所带来的紧张、压力、强度、要求跟排练是与众不同的
不见观众,没有对手,不上高台,没有灯光背景等舞台元素的冲击和干扰的排练场,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如此之大的心理、生理冲击,这就是舞台的魅力。
#以平和心态面对紧张
在正式表演前,适度的紧张情绪是必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紧张可以获得很好的效率,过度紧张或者紧张度不够都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所以,当我们在登台前感觉到自己心理紧张,同时身体出现心跳加快、手脚冰凉、总是想上洗手间等现象都是正常的,证明自己重视这次的表现,一定要相信自己!
#时刻保持自信
强大的自信心是拥有良好朗诵状态的核心。台下应当谦虚、诚恳、尊重、敬畏,而台上,则必须自信、大方。这样才能为观众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朗诵作品。
当然,信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自对自身朗诵能力水平的充分认知,自身对于作品的深入理解分析,真切感受体验,在登台前,一定要熟练背诵作品;具体制定适当的表达处理办法手段,为拥有良好的朗诵心理状态打下扎实基础。
教大家一个调节紧张情绪的呼吸方法~
调整情绪和感受最快的方法就是呼吸,通过调节呼吸的节律和时间,从而改变我们身体的感受,悠远深长的呼吸可以帮助我们调整状态,用2拍吸气,8拍屏气,4拍吐气。通常做3—5个这样的呼吸,会快速让我们紧张的身体放松下来,把状态调整好。
#表演时投入内容
投入的真切和持续程度是朗诵状态好坏的重要指标。一登台,就要迅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稿件的基调内容、情景当中。投入的真切和持续程度是朗诵状态好坏的重要指标。
始终保持一种“我就是”的心态,似乎故事的情节就发生在自己身上,抒情主人公就是我自己。把自己和作品中的“我”合二为一,深情地诵读。
#放松心态,保持松弛
越是大场面,高规格的演出,观众、评委给到的压力就会越大,孩子们因心理高度重视,从而强烈地意识到“一定要表现出水平”。
这种心态反而会促使孩子自己不自觉地在朗诵中“用力过猛”, 用声紧绷、僵硬,以至在朗诵中情绪化的分寸失当,声嘶力竭, 脱离内容。
因此,要特别注意提醒孩子放松心态,松弛用声,收敛表达。尽力去做到沉静从容,让自己的气息沉稳下来,让自己的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表达相得益彰,流畅自如。
#以平和心态面对紧张
在朗诵过程中,许多临时出现的突发状况会成为干扰朗诵状态的不定因素,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孩子状态。
例如, 话筒无声或声音过小;灯光晃眼;观众来回走动、喧哗;主持人报错节目, 报错朗诵者;过程中忘词、错词……
在朗诵活动前一定要牢固树立信念:在舞台上, 无论发生任何意外, 突发干扰情况, 都要冷静处理,迅速排除干扰, 将不良状况的影响化解到最小, 回归朗诵状态, 投入内容, 认真演出。
孩子们在朗诵活动前,必须加强抗干扰和快速处置突发不良事故的能力, 才能临危不乱, 镇定自若地确保朗诵表演的完成。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舞台上几分钟朗诵的良好状态, 不是自然而然就拥有的;
它是选手综合业务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的体现和修炼磨砺的结果。
相信只要能用心去朗诵,一篇真诚、真挚、质朴、直击人心的作品, 一定会呈现在舞台之上,进入观众的心田。